近幾年來對ic! berlin high plastic也就是所謂的"3D系列"的改變有點失望,更正,應該是非常失望。以前的設計,作工需要非常的精準而且耗時,據說生產一支完整的3D鏡框,平均要損毀7支,觀其良率就可以知道作工的複雜,甚至早期一度聽說ic! berlin要停產3D系列。
失望一:眼鏡造型越來越普通,或許比較能讓大部分的人接受,但是卻徹底的與ic! berlin的精神背道而馳,除非露出招牌的3叉式-無螺絲-絞鏈設計,否則戴上它跟一般的眼鏡沒多大的分別,附上以前跟現在3D系列的鏡框造型,你會發現以前鏡框的造型,光戴著,正面看就覺得是很有設計感的鏡框(我得承認這部分比較主觀,因為每個人對鏡框造型的接受度不太一樣)。
失望一。圖一。原有的設計
失望一。圖二。新的設計
失望二:號稱3D卻越來越2D,最早的3D因為切割的角度多,眼鏡看上去很立體,因而有3D的美名,照片上是我的眼鏡Bernhard,鏡框前面跟後面都做角度的切割,非常立體,反觀現在的3D系列,鏡框都比較圓滑,已經不太做切角了,就正面看來跟一般的鏡框差別不大。
失望二。圖一。原有的設計(鏡框切割角度多)
失望二。圖二。新的設計 (鏡框切割較圓滑)
失望三:新的鼻墊設計粗糙,以前3D系列都是在鼻橋的下方挖一條很細的溝,然後用特製的鼻墊組插進去,所以鼻墊是可拆式的,鼻子比較挺的人可以把鼻墊拆掉,選擇直接配戴,就像歐美人士一樣,端看做工就覺得很困難,因為還要冒著鏡框破裂的風險,新的鼻墊設計就直接把鼻墊組砍進去,除了不美觀之外,毫無設計感可言,當然也有優點,就是鼻墊比較軟戴得比較舒服,鼻墊也方便更換,但最重要的是....."方便生產"。
失望三。圖一。原有的設計 (插入式鼻墊組)
失望三。圖二。新的設計 (崁入式鼻墊組)
失望四:夾式絞鏈變成埋入式絞鏈的"失望",以前鏡框面的腳鍊都是用夾的,就是在鏡面兩旁的凸出面挖一圈淺淺的溝,然後在夾住,技術上比較困難,因為溝挖得不正,鏡腳就歪了,挖太深,鏡腳會晃動,總之是個不好做但是創意十足的工法,新的款式就簡單多了,直接把絞鏈埋入,就跟市面上的板料框一樣。
失望四。圖一。原有的設計 (夾式絞鏈)
失望四。圖二。新的設計 (埋入式絞鏈)
原有的設計,所有的零件都是可拆式,零件卸除後,鏡框面就只是單純一片板料框面,不含任何金屬。(不覺得這樣很屌嗎?)
原有的設計(所有的零件,鏡框面和鏡腳)
新的設計(所有的零件,鏡框面和鏡腳)
每每有朋友來看"3D系列"我都會推薦舊的款式,但是大家一聽到是以前的款式都興趣缺缺,平心而論,真的是舊的比新的好,叫我說新的比較好,我還真的說不出來,雖然客人都希望我認同新的比較好,才會買的比較"開心",但是如果不是這份對框的熱愛與堅持,也不會結交這麼多好朋友。
今年3月份在世貿的眼鏡展式會,我真的把代理商所有舊的"3D系列"都"清盤了"哈哈哈,講的很豪氣,其實才7支,雖然都是接受度不高的顏色,但是我喜歡,型號如下,
遺憾的是太晚去,有幾支被其他店家選走了。
P.S. 貨到的時候,一打開,看到是舊的型號+不好賣的顏色,店裡所有的人都罵聲連連,唉!!果然,現實與理想是很難並存的!